【macro巨汇网外汇资讯】-弱美元掩护下的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只是新一轮人民币升值周期的开端。在强调“国内大循环”大方向下,强势人民币被视为更加符合中国利益。
面对中美竞争升级等外部挑战,中国领导人今夏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彭博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这一背景下,人民币保持强势,更有助于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市场并吸引外资长期流入。
从今年5月末重新逼近十余年最弱水平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约5%,在同期亚币中名列前茅。但中国央行至今并未出手干预人民币升势——中间价只在近期急涨后不时弱于预期,但并未明显偏离市场汇率。
中国央行上周阐述汇率政策的文章中,也重申了退出常态化干预、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立场。包括瑞穗、星展在内的机构认为,中国会更加容忍基本面驱动下的汇率双向波动,强势人民币可能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旋律。
“中国的‘双循环’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促进人民币升值的,”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采访中说,比如当前中国央行、外汇局在鼓励外国债券投资者来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在资金流入方向一直在开放,但对资金流出仍有限制,“人民币当然是有升值压力的”,这对促进内需确实有好处。
中债数据显示,8月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国债609亿元人民币,规模创201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本周中国央行联合证监会、外汇局就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事宜征求意见,旨在明确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
瑞穗银行亚洲首席外汇策略师张建泰和星展香港的财资市场部董事总经理Tommy Ong也都认为,中国以前倾向于以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和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更为倚重内循环,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进口降价并促进消费的反弹,这更加适合中国发展。
*“以我为主”*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人民币预测。高盛认为人民币将在未来12个月内涨至6.7,汇丰将今年底人民币预测调至6.7,明年底调升至6.6。汇丰银行资深策略师王菊在采访中说,中国对基本面驱动下的人民币升值,容忍度将会变得很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经济发展,重点在于扩大内需、促进对外开放,构建以中国为主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与中国改革开放初长期坚持的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的路线,是一个重大变化。
张建泰说,在产业链转移、美国关税制裁和中国生产成本上升背景下看,中国发展内需市场对于维系国外投资兴趣至关重要;从外资角度来看,人民币贬值会让外资投资收益缩水,降低更多外资流入的兴趣。
彭博行业研究外汇利率策略师赵志轩在周五报告中预测,中国有可能在明年开始的十四五(2021-2025)中,继续推进汇改和资本项目开放,其可能步骤包括进一步提高汇率弹性、推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合。他在采访中表示,上述改革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美元弱势,其结果则是人民币稳中偏强。
王菊此前在报告中也提及,由于中国当前在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因此对汇率升值有更高的容忍度,后续也会放松资本流出管理。中短期方面,还有市场人士指出,美国大选前中美关系趋紧的风险也让中国监管层不会轻易放松抑制人民币贬值的逆周期汇率政策,同样有利于人民币升值。
*中长期拐点*
这种转变可能不限于当前形势下的短期对策,而带来更长时期内汇率政策的转变——进一步放大汇率弹性,服务于不同时期的内部需求和外部平衡。
中国央行上周文章中已有论述:货币政策必须“以我为主”,兼顾当前和长远,“主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兼顾外部均衡”。文章称,只有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才能帮助对冲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冲击。
“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体,倾向于采用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积累外汇储备;而对于绝大多数内需驱动型经济体而言,保持灵活的汇率、减少外汇市场干预是一个基本特征,”王菊表示,人民币对于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正在提高,正在从价格接受者向定价者转变。
放在当下,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冲击后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美联储长期宽松的政策基调分野将持续下去。张建泰称,中美货币政策脱钩应该反映在汇率上面,人民币近期强势仍会持续。